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和工人结构出现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艾森豪威尔总统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在采掘、冶炼、纺织、建筑、运输、电气、煤气等传统产业部门劳作的产业工人,被称为“蓝领”阶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几乎増加了40%,而同期“蓝领”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催生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的比列是50:32。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出纳员、饭店旅馆的服务员、公共娱乐及卫生保健员的人数也在不断増加,他们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在美国,1950年已经达到53.2%,1976年为65.7%。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工人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第二次诊断测试试卷
  • 2. 下表所示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 

     单位:百分比 

                   
     

     90年代扩张期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实际GDP增长率 

     

     -0.2 

     

     3.3 

     

     2.4 

     

     4.0 

     

     2.7 

     

     3.7 

     

     4.5 

     

     4.3 

     

     4.2 

     

     通胀率(CPIU) 

     

     4.2 

     

     3.0 

     

     3.0 

     

     2.6 

     

     2.8 

     

     3.0 

     

     2.3 

     

     1.6 

     

     2.2 

     

     失业率 

     

     6.8 

     

     7.5 

     

     6.9 

     

     6.1 

     

     5.6 

     

     5.4 

     

     4.9 

     

     4.5 

     

     4.2 

     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B: 美国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
    C: 凯恩斯主义盛行导致失业率降至最低
    D: 新经济推动了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核心模拟(一)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是欧洲的农业大国,但农业现代化却曾远远落后于欧关其他发达国家。二战后法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农业发展保障机制。1960年,法国颁布“农业指导法”,出台了价格保护措施。国家规定了农产品的最低价,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由政府给予补贴,或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进行收购,待市场恢复时再售出。同时,为了鼓励出口,政府规定农民以国际市场价出售产品时,其低于国内市场的差价,将由政府给予补贴。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法国已成为农业强国,国内农产品市场早已异常丰富,加上在国际上遭到英美的指责,1992年法国对农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决定农产品三年内降价30%,由此给农民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补贴。2004年,法国农民获得的直接补贴高达90亿欧元,平均每户农民获得12456欧元。此外还有各种间接补贴,诸如对青年农民的职业补贴、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补贴和对老年农民的养老福利补贴等。

    ——摘编自陈文滨、刘映红《战后法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干预政策及其启示》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法国农产品定价政策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法国农业政策的时代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重点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摸底考试试卷
  • 4.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理念的变化(   )
    A: 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B: 说明西方社会治理能力削弱
    C: 反映了民众对国家的倚重
    D: 折射出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滁州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就业比例,从1982年的22%下降到8%.而与此相反,在战后科技革命中兴起的新产业却在迅速发展。电子产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20%.许多经营传统产业的垄断组织,为了稳定地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也在采取新的对策:一方面对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开始兼营新兴产业,向多样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以占领新的市场和开辟新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途径;此外,还力图将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目的是继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以便为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摘编自宿景昌《论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1995年,美国直接持有股票的人数是5130万人,占美国成年人口的31%,如果加上间接持有股票者,到1996年,美国共有占成年人口43%的人持有股票。1989年,美国有32%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地持有股票,1995年则上升到42%.到2007年,美国人口3亿,股市开户人数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近27%,全美50%以上的家庭都涉足股票市场,股票价值占美国家庭财产的1/3以上。

    ——摘编自徐林《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产权结构演变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源。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教育体系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第三次模考试卷
  • 6.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也有共性,在相互借鉴中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斯密看来,所谓“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而坚持的一种理论的和政策的主张。……其原则就是“自由放任”——国家不仅对内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对外贸易也要绝对自由;既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政策,又反对它一贯鼓吹的限制政策。为了实现这种经济的自由,工业资产阶级也必须进行政治斗争,参与国家政权,直接促进这种理论转化为国家的经济政策。

    ——韩忠富《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列宁早在1906年就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这里可以看到,首先明确提出“计划经济”的是列宁。……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他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要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材料三:总之,战后西方的政客、官员和许多企业家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都认为,根本不可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和旧的自由市场制度。即使那些致力于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的政府也可能用以前被当作“社会主义”加以排斥的方式来进行经济运作。例如,在1945年-1946年间,为实现法国工业经济的现代化,法国制定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经济计划。根据资本主义混合经济来改造苏联经济思想一定会产生某种效果,在1950年-1979年间,此前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能更好地成功追赶美国的生产力,甚至超过了德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政治斗争”,并概括英国为打破重商主义传统实现贸易自由所采取的举措。
    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宁主张“计划经济”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看法改变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战后经济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卷
  • 7. 凯恩斯的理论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当时没有多少信奉者,战后却在西欧大行其道,在50年代和60年代主导着各国政府的政策,即使在保守派执掌政府时也是如此。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包括(   )

    ①推行大规模国有化               ②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④制定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试卷(五)
  • 8. 直到21世纪初,倡导在保守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走“中间”或“第三条道路”的政治领袖们仍然坚持温和的改革方案。他们在坚持政府积极参与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要求缩小公共支出,主张平衡预算,减少管制,给企业一个有利的机会。美国式的“改革方案”的宗旨是(   )
    A: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B: 私人企业和国有化相结合
    C: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 “多市场,少政府”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试卷(五)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代学者对国家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与论述(部分)

    作者信息

    研究成果

    中国·李倩

    《18世纪下半期英国模式在法国的困境》

    美国·亨廷顿

    《美国模式对于传统秩序现代化的社会没有意义》

    美国·多丽丝·奈斯比特

    《中国大趋势》—“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

    中国·“毛邓三”

    《从苏联模式看苏联解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发展模式”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 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洛南县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0. 下图所示,西欧经济升幅最大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欧共体经济政治实体的形成
    C: 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
    D: 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刺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