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苏联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局面。只要最高领导一停止施加压力,使社会出现非斯大林主义化的种种努力,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机制儿乎无需下达新的补充指令就会自动恢复原状。就像被按倒的不倒翁一样,只要手一松开,它马上便直立起来。所以,正如有人指岀的:‘断言我们似乎告别了斯大林主义,此话说早了,太早了。’”这说明(    )
    A: 斯大林主义仍然充满活力
    B: 苏联的改革没有触及深层次问题
    C: 斯大林主义得到广泛拥护
    D: 改革成败取决于最高领导的态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2.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赫鲁晓夫的做法(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C: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目的是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3.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否定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4.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心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 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
    C: 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
    D: 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5. 1956~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为年均10.3%,超过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进入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时期。这些现象(    )
    A: 完全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 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 说明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难以自拔
    D: 是美苏争霸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6. 1953年—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对上表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

    A: 经济改革已解决苏联产业结构的弊病
    B: 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工业建设
    C: 农业改革推动苏联粮食产量持续提升
    D: 改革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7. 叶利别尔曼于1962年9月在《真理报》上发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提出以“经济手段”,即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生产,以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观点,学术界为此展开了热烈讨论。这反映了苏联当时(    )
    A: 农业集体化政策面临严重困境
    B: 经济改革意在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C: 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D: 取消指令性计划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8.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有关说法有误的是(    )
    A: 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冲破了斯大林模式
    B: 实行指导性计划指标
    C: 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共同发展
    D: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滑坡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9.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 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C: 重点放在农业
    D: 重点放在重工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10. 下列历史人物与苏联解体直接关联最大的是(    )
    A: 叶利钦
    B: 亚纳耶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