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为了抢购牛奶、面包等食品,常常要排很长的队伍。这种现象折射出苏联(    )

    ①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④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2. 在赫鲁晓夫的头脑中还保留着这样的权力逻辑:人民的权力=党的权力,党的权力=我们(指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权力,我们的权力=我(指赫鲁晓夫个人,即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权力。材料主要反映了赫鲁晓夫(    )
    A: 没有超越个人极权体制的理论逻辑
    B: 继承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 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 独断专行的专制主义工作作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3. 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花瓶式建筑华而不实。为了实现“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的目标,在赫鲁晓夫倡导下,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一做法(    )
    A: 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
    B: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
    C: 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
    D: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4. 1971年4月6日,苏联国家计委主席柯西金在苏共二十四大上作发展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指示报告时强调,“重工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国家经济力量和进一步提高人民福利的基础……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示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    )
    A: 苏联经济改革仍然没有冲破赫鲁晓夫时期的指导思想
    B: 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C: 苏联对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有了实质性突破
    D: 斯大林模式开始受到苏联民众广泛的怀疑和抵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5. 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宣布苏联要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为此,工业产品在第一个十年要增长1.5倍,第二个十年增长不少于5倍;农产品总产量第一个十年要增加1.5倍,第二个十年增加2.5倍。这反映了(    )
    A: 斯大林体制的弊病有一定改进
    B: 工农业不平衡局面有一定的改善
    C: 赫鲁晓夫的冒进思想达到高峰
    D: 冷战局势推动苏联经济发展加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6. 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材料反映了苏联(    )
    A: 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B: 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C: 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 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7.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    )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③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④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8. 美国学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中,讲到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时,说:“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苏联最重视工业发展
    B: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
    C: 经济体制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
    D: 工人阶级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9. 1955年3月,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指出: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该决议表明,当时苏联。(    )
    A: 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
    B: 放弃了传统的农业体制
    C: 摆脱了农业发展的困境
    D: 政府谋求增强经济活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10. 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
    A: 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 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C: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 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历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