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英国《秦晤士报》报道,前首相梅杰就“脱欧”的问题表达看法:“我听说,48%投票‘留欧’的选民在接下来的(‘脱欧’)进程中没有发言权,觉得这种情况非常难以接受。多数人的专制不应该在英国这个民主国家出现。被问及英国是否应该开展第二次公投时,梅杰说:“这是议会的事情,我们可以提供非常可信的理由。”这说明英国(  )

    A: 选民决定国家未来
    B: 民主制度比较完善
    C: 议会与选民相制约
    D: 前任首相干涉现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题四
  • 2.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A: 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B: 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C: 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 维护了英国政府的绝对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3. 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指(    )
    A: 民主共和政体
    B: 君主专制政体
    C: 三权分立政体
    D: 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 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 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C: 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D: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B: 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的权威
    C: 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
    D: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6. 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 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 “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 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 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朝于1057年颁布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至于漏泽园,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盖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规定: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该法规定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济贫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目的。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救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并简评英国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 工业生产方式确定
    B: 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 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 君主制度的衰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9.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文)试卷
  • 10. 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
    A: 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
    B: 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
    D: 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