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这一制度的推行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强盛国力和先进文明,中国的稳定能够确保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因此与中国建立联系,发展关系成为周边国家特别是小国的目标。并且这些国家在与中国王朝建立朝贡关系时,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巨大好处。

    在康熙时,朝贡制度作为亚洲内部外交关系的组织性机制仍然有效,但其经济重要性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1684年,康熙帝宣布结束海禁与迁界令,开放所有沿岸港口进行私人海洋贸易,且为了征税建立海关网络。……此后不断成长的海外货易是与像葡萄牙、英国这些未曾寻求朝贡关系的国家进行交易,中国的海上贸易不仅繁荣,且合法而开放。

    一一摘编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等

    材料二:1492年美洲地理大发现后,全球主要经济活动区域逐渐被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加强,当时虽然同时存在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但工业革命的爆发最终使得历史天平倒向后者,随后,世界进入英国主导的帝国殖民时代。

    一一摘编自《环球时报》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朝贡制度的条件。指出康熙帝政策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根据材料二,概括朝贡体系让位于殖民体系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当时主导世界经济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 自1707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据统计,18世纪初,英国有120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政府那里得到职位、年金,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被称为“宫廷党”。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  )

    A: 议会拥有立法否决权
    B: 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
    C: 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
    D: 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3. 在英国,每周三下午有半个小时的首相质询时间,首相要接受下议院议员的质询,并作出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还有议员对各部大臣的质询时间。这种现象表明英国(   )

    A: 议会监督内阁行政事务
    B: 首相服从议会领导
    C: 首相与内阁大臣共进退
    D: 各阁臣由议会任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 4. 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正成功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的“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从民间融资,然后由民间经营外贸”的模式,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而且还带来了另一种意外的效果:既然大西洋贸易给这些股份公司带来利润,而这些公司的利益又由众多股东共享,于是,海洋贸易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服务与制造业务创造了一批非贵族出身的有产阶层;这些新的富有商人自然对他们靠冒险挣来的财富很看重,不希望王室通过随意征税或其他方式来剥夺、侵占他们的私有财产。由于英国自1215年后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代议政治制度架构,虽然这些新的富有商人们多数并无贵族背景,但他们可依赖代议制下的议会对国家立法与管治产生影响。……革命之后又恢复议会制,这实际上在英国建成了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

    ——陈志武《再谈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运用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以17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中国为例,对“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国家走向振兴和强大的可靠保障”进行论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 5.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指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与革命的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请回答: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

    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思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6.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说:“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该作者的态度是(    )

    A: 否定美国宪法
    B: 进行社会革命
    C: 扩大政府权力
    D: 发展直接民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平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7.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m一辄。这里“如m一辄”的问题是(    )

    A: 摆脱外国殖民统治
    B: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 提供T业革命前提
    D: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平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8.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    )

    A: 渐进性
    B: 连续性
    C: 曲折性
    D: 多元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 9. 亨迁顿认为“一个政治体制还应当能够成功地同化现代化所造就的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各种社会势力。当这些新生的社会集团要求参与政治体制之时,政治体制或是以各种与现存制度继续存在相和谐的方式提供参与关系,或是将这些集团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从而导致公开的或隐蔽的内乱和叛离。”以下史实可以印证其主张的是(    )

    A: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
    B: 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
    C: 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胜利
    D: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10.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 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 虽处于不间的历史时期,都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 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想,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辽宁省本溪高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二十四中三校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