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美国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责任是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这一被称为司法审查的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如果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来是与宪法相冲突的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最高法院是美国国家权力中心
    B: 联邦和各州并无独立的立法权
    C: 最高法院统揽国家各级司法权
    D: 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权与制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2.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

    A: 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C: 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D: 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3. 《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主要是由于它(    )

    A: 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
    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 实行了“一国两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天津市河东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 4.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在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    )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原则  ④专制主义原则

    A: ①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天津市河北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 5. 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    )

    A: 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 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C: 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
    D: 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辽宁省铁岭市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
  • 6. 2016年美国大选以特朗普获胜落下帷幕,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施行“选举人团”制度,美国绝大多数州规定“胜者全得”,从而造成美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赢得选民却没有赢得大选”的情况, 这种制度下,赢得那些“摇摆州”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可见(    )

    A: 美国制度设计的巨大漏洞
    B: 美国一直奉行精英治国论
    C: 总统选举是美国民主象征
    D: 该制度忽视多数选民利益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 7. 美国建国之初,宪法制定者们逐渐形成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两大派别,前者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后者主张维护州权。两派在时而斗争、时而妥协的谈判中,宣告了美国宪法的诞生。这说明美国(    )

    A: 两党达成了轮流执政的意愿
    B: 两党的治理方式趋向一致
    C: 宪法满足了不同阶层的诉求
    D: 两党拥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
  • 8. 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选举落下帷幕,被主流舆论视为不靠谱的民粹代表特朗普击败政治精英的代表希拉里,赢得大选。实际上,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信奉精英政治,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设计了一种制度以防止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该制度设计是(    )

    A: 政党制度
    B: 任期制
    C: 间接选举
    D: 地方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边的半个中国,这在后来遭到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严厉谴责。这种批评固然正确,但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也是事实——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在这几个世纪中,出现了佛教经文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像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被用来印制大量佛经;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它们至今才被充分理解。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却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依据。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方式与传统大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10. 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宪会议而非邦联国会的框架下制定。美国宪法的修改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众两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二是重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这样做的主要用意是(    )

    A: 协调各方利益分歧
    B: 维护三权分立体制
    C: 树立宪法无上权威
    D: 确保民主共和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