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

    A: 代议制
    B: 分权制
    C: 共和制
    D: 联邦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2. 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

    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3.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A:   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 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 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 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6.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1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各种政府官员在权力上有着不同的限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下级法院。  

    ——节选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内容  

    材料二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秩序太过,则成为专制。数千年的政治变更,不外乎这两个力量的冲动。(中国古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间的一种最良善之调和法。(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  

    在美国各州,有许多官吏是由民选而来。……(但)必有若干财产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的就没有选举权;且选举亦可能作弊;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我们中国有个古法:考试。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  

    ——孙中山1921年3月20日演讲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体现出的民主原则。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美国的政治有何弊端?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
  • 9.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在华盛顿的主持下,通过了联邦宪法。这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总统负责行政权,任期4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参议员任期6年,每州两名;众议员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这部宪法没有废除黑奴制度,带有种族歧视色彩。  

    ——据人民版必修一改写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文《国父全书·民权主义》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四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   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指出材料一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孙中山法治思想的异同。

    据材料三、四归纳《临时约法》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与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  

    ——摘编自戴维·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材料二   宪法在各州的通过是艰难的,并附加了一些条件。当南卡罗来纳州偏远地区的农民听说他们的州已经批准了宪法时,他们将一口棺材涂黑,拉着它举行丧礼,并庄严地把它入土,以象征公共自由的寿终正寝。  

    ——摘编自佟德志《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摘编自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从哪些视角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了怎样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试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