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继承他王位和家业的应该是(  )

    A: 大儿子
    B: 小儿子
    C: 都可继承
    D: 都不可继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2.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材料反映了(  )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
    C: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 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3.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B: 分封对象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C: 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了政治权利
    D: 分封制保证了周朝的长治久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4. 中国“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接说出或写出,否则视为大不敬。”即避讳制度。避讳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国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通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家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此制度旨在(   )

    A: 维护皇权独尊 
    B: 倡导尊老爱幼
    C: 强化尊卑等级 
    D: 凝聚血脉亲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高考适应月考二文综历史试卷
  • 5. 下表是学者从涉及内容角度对甲骨文字进行的分类统计(部分):

    人类、人身、人伦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耕

    战争、兵器

    宗教

    文化

    娱乐

    20%

    17%

    15%

    8%

    3.6%

    1.4%

    1.7%

    据此可知,殷商时期(   )

    A: 宗教活动的重要性较低
    B: 文字使用已经较为广泛
    C: 血缘关系是记录的重点
    D: 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6. 《周易·序卦传》中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意为措置)。”其表达的观点是(   )

    A: 家国同构、忠孝相通
    B: 礼法为纲、敬祖尊宗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7.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
    B: 车战只有贵族参与
    C: 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
    D: 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在宋代“全面复兴”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吴虞对宗法制的看法,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要评析其观点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9. 研究五服制度,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人的“天下”观念。据《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时祭公谋父曾阐发过“五服”说:“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事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据此可知,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  )

    A: 周天子
    B: 诸侯国君
    C: 卿大夫
    D: 士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宁夏区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10. 孔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通过”克己复礼”、“修己以安百姓”。才能达到实现天下大治的理想,此主张(   )

    A: 揭示了春秋时社会黑暗动荡的根源
    B: 有利于提高统治者的道德自律性
    C: 说明了礼乐制度是社会稳定的根源
    D: 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试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