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面对西周大军兵临城下的危局,商纣王却镇定地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是何能为!”西周初年,统治者明确提出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表明

    A: 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敬天尊祖制
    B: 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人事重于天命
    C: 商朝统治者不认可传统的天命观
    D: 西周统治者接受了儒家民本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 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 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C: 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 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这“天下一大变局”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 皇帝制度的确立
    B: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C: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制度的形成
    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起源于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井田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假设甲、乙、丙、丁是商周时代的人,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 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C: 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 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但德才兼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统治者(   )

    A: 废除郡县制
    B: 设置中朝
    C: 实行察举制
    D: 分封诸侯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