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 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 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D: 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 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C: 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 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B: 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C: 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D: 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次曰受德即纣也……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宗)法而争之……纣故为王。”下列对纣能够“为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启无才,遭父母厌弃
    B: 父母对纣最为溺爱
    C: 生纣时,其母亲已由妾升为妻
    D: 太史收受了纣的贿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对于周秦之失的评价

    A: 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落后性
    B: 指出了秦朝制度的先进与暴政而亡的事实
    C: 抹杀了分封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D: 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宗法制与郡县制的时代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史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反映出分封制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武将
    B: 王族子弟
    C: 功臣
    D: 前朝贵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 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C: 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 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确立王位世袭制
    B: 创立郡县制
    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开创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变化说明了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分封制的瓦解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选官制度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