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B: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3.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 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 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 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 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礼记·王制》:“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文中所反映的是

    A: 宗法制度
    B: 礼乐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分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商王往往杀死大批战俘和奴婢来祭神。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 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 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 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 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 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 王位继承制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 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