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  )

    A: 宗法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战争祭祀
    D: 儒学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想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应着手研究的第一部文献是(   )

    A: 《秦律》
    B: 《汉律》
    C: 《大明律》
    D: 《法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 )

    A: 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 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 奴隶主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 嫡长子都称为大宗
    D: 用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 大儿子
    B: 小儿子
    C: 都可继承
    D: 都不可继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 山东、山西
    B: 湖南、湖北
    C: 河南、河北
    D: 广东、广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题(高一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