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长丰县朱巷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 2.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
    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4.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清人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 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郡县
    C: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

    材料二: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在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时各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

    材料三: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泪的渊薮。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阐释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下列哪个事件与此记载有关(    )
    A: 打击匈奴
    B: 征服越族
    C: 平西南夷
    D: 修建长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舟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
  • 10.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 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