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规定了在丧礼中生者为死者所穿着的服饰规格式样及服丧的期限,进而形成一套严整、系统的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大类丧服为基础的“五服”制度。关于丧服制度说法有误的是(    )
    A: 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对祖宗的尊敬
    B: 可以体现与死者关系的亲疏
    C: 用以维系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D: 是周代分封制在丧礼服饰上的体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 ”(字的左边是监狱,下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 ”(字的左边和下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    )
    A: 受封诸侯的权利
    B: 分封的对象
    C: 受封诸侯的义务
    D: 分封的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 3.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材料中的家谱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被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原因何在?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 5.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B: 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 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 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    )
    A: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
    B: 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
    C: 使我国学校教育开始普及
    D: 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 从“人治”到“法治”
    B: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 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的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    )
    A: 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
    B: “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
    C: 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
    D: 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 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 经济区域差异缩小
    C: 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 诸侯结盟成为常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