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
    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兵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
    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3.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反映了在商代(    )
    A: 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 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
    C: 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D: 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4.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
    A: 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 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 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 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文化班)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5. 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侯)田,争执到晋侯那里。郤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自己的“故地”;天子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取得了晋侯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该事件表明(    )
    A: 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B: 国有土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C: 周王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遭破坏
    D: 晋侯主张维护土地国有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
  • 6. 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逐渐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A: 诸侯争霸的冲击
    B: 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 变法改革的冲击
    D: “百家争鸣”的冲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
  • 7.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 改革的内容不同
    B: 改革的方式不同
    C: 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 改革的结果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二)
  • 8. 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
    A: 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
    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 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
    D: 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麻阳一中名优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 9. 1956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一次诰命:“余其宅兹中国(西周都城成周所处伊洛流域的中原地区),自之乂(治理,安定)民。”此铭文表明周成王旨在()
    A: 完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解决周的大地域控制难题
    C: 禁止在殷商旧地大行分封
    D: 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卷
  • 10. 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
    C: 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D: 地方有较大自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崇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