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春秋时期“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掳,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这说明当时(    )
    A: 出现了诸侯争霸现象
    B: 分封制被取消
    C: 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
    D: 宗法制不再实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四校联考(南师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淮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调研检测试卷
  • 2. 下图所示为商、周的世系图(局部),数字表示王位次序,横向表示父子关系,竖向表示兄弟关系。据此可知,早期中国(    )

    A: 继承制从兄终弟及变为父子相袭
    B: 按照血缘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C: 王位继承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D: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周公反对殷商酷刑暴政,认为统治者不应贪图安逸享受,而应先了解种田人的艰辛,这样,处于安逸环境也会知道种田人的痛苦了。周公颁布了禁酒的法令,规定不得“群饮”“崇饮”,并且要求统治者“刚制于酒”(强行戒酒),他还讲求以德治国。周公说,你视民有罪,就像自己有病一样,则民就会尽弃其咎恶;如果对待他们像对赤子一样加以保护,民就会安定而服从治理。在周公所作的《大诰》《康诰》《洛诰》《召诰》等文告中,“民”字成了一个频繁出现的字眼。以至于后世的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保民而王”的主张。

    ——整理自《论周公与传统伦理政治模式的确立》等

    根据材料,概括周公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思想主张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吉林省名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
  • 4. 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

    古国

    始封

    国都金地

    存灭

    始置州郡县时期

    少昊后赢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

    莒县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

    秦因置(莒)县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

    滕州市东薛城

    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

    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阜

    曲阜市

    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

    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单县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西汉因置单父县。

    A: 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 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 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3月联合考试试卷
  • 5. 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儒家民本思想的完善
    B: 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 察举选官的雏形出现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质检试卷
  • 6. “国家”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在《今文尚书·周书》中,“国家”一共出现过2次,分别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义与《商书》《周书》中多次出现的“我邦”“联邦”“我小国”“我王国”“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 专制王权得到强化
    B: 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 家国同构局面确立
    D: 贵族等级秩序森严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7.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    )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
    B: “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C: 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D: 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
  • 8.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受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考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胡服骑射”的推广,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同时,它也改进了军队的服饰装备。着胡服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实用功能,使“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胡服骑射”改革的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3月诊断考试试卷
  • 10. 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周天子选派亲族、功臣到王畿之外的地区建立诸侯国。其作用体现在(    )
    A: 确保了宗法制的实施
    B: 削弱了官僚、贵族的势力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3月诊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