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西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王朝,其制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西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各阶级内部有较细的等级划分。《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役使)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台。”其中王、公、大夫为贵族,士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以下为奴隶,奴隶又分为皂、舆、隶、僚、仆、台六个等级。平民又分为国人与野人。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背后反映的政治状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2.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制度(    )
    A: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
    C: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3. 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博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 4.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模块诊断试卷
  • 5.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 “国”与“家”结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试卷
  • 6.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试卷
  • 7. 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
    A: 控制农业生产区
    B: 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C: 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防止地方离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
  • 8. 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寇敌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    )
    A: 周王地位至高无上
    B: 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C: 周朝实现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D: 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一模考试试卷
  • 9. 西周时期,贵族社会中重要的邦交礼仪是朝聘礼,其礼仪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等。到了春秋时期,礼赠主体由周王室向诸侯霸主转移;至战国时期,明尊卑、序上下的朝聘礼制逐渐被废弃,新的朝聘制度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礼乐文化的衰落
    B: 争霸战争的需要
    C: 分封制度的崩溃
    D: 朝聘礼内容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历史2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10. 春秋时期,司马子鱼抨击人殉制度说:“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孔子亦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反映了(    )
    A: 神权思想日益浓厚
    B: 奴隶制的日渐崩溃
    C: 儒家思想反对神权
    D: 人民成为社会主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