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
    A: 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B: 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C: 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D: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西周时,周公死后,只有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及其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弟弟则要在他的率领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这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这种现象(  )
    A: 导致了秦国社会矛盾尖锐
    B: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变革
    C: 反映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D: 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
    A: 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B: 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
    C: 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 《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
  • 5. 《礼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
    A: 维护等级秩序
    B: 保障专制王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规范人们行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
  • 6. “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
    A: 分封制、郡县制
    B: 宗法制、郡县制
    C: 分封制、行省制
    D: 郡县制、行省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7. 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理)12月月考试卷
  • 8. 根据考古学可知最早的“中国”二字出自周成王时期记录的铭文,铭文记录了武王攻克殷后,举行仪式告诉上天“我已据有中国,统治了这些百姓”。但甲骨文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国”字。据此,“中国”二字可能是指(    )
    A: 天子所在的国
    B: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
    C: 军事战略要地
    D: 宗族部落聚居地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祭祀。桂阳太守许荆到任后,“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他在任期间深受人民爱戴,死后,“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他死后,“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汉代由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禁止疫鬼”而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祖先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

    材料二: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才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颁布《废除卜筮、星象、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法》,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

    ——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10.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贵族生活腐化
    B: 血缘色彩浓厚
    C: 音乐发展迅速
    D: 宗法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