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上海卷)
  • 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Ⅲ卷)
  • 3. 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

    ④民国33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

    A: 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
    B: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
    C: 皇权至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
    D: 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 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 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善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形成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利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青海西宁十四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 7. 据《汉书•百官公卿志》记载,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百家为一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游徼。三老管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其权尤重;游徼管治安,均由当地推举名望之士充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
    B: 秦汉时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分权制度相结合
    C: 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
    D: 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8.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 中央集权
    B: 削弱相权
    C: 君主专制
    D: 重农抑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9. 观察下图,从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 _x0000ddf6b590-d324-4b37-a825-202d4374a352_i1031

    A: 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B: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
    C: 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 10.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

    A: 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 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 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