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    )
    A: 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 未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 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 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
    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3.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反映了宋代(    )
    A: 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B: 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
    C: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 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4.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C: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 5. 元朝天下初定,商议设立三省,高鸣上书说:“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从此争论中可以得出(    )
    A: 三省制不利于治天下
    B: 一省制可以强化皇权
    C: 三省制分工没有效率
    D: 一省制适应统治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 秦朝
    B: 两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遂使殿试成为定制。可见,这些做法(    )
    A: 有效遏制了宰相权力
    B: 有利于缓和君臣关系
    C: 有利于提升皇帝权威
    D: 扩大了选官的途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期中)联考试卷
  • 9. 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
    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郑州47中学暨八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孝廉,父别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