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着古人从政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我国古代较好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察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册历史第一次周考试卷
  • 2.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

    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容易埋没人才
    C: 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 选官任人唯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册历史第一次周考试卷
  • 3.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

    A: 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
    C: 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D: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册历史第一次周考试卷
  • 4. “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变法运动的开展
    C: 农民起义的冲击
    D: 选官制度的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锁定)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高一寒假作业考试历史试卷
  • 5.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 加强专制皇权
    C: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 扩大统治区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册历史第一次周考试卷
  • 6. 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

    A: 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 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
    C: 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 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7.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8. 如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汉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 9. 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 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
    B: 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
    C: 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D: 两类帮手推动中朝制度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朱元璋杀胡惟庸,……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度除。虽说宰相制度被废除,……(但)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你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根据材料二,结合明清史实说明“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