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2.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 唐朝门下省
    B: 宋朝中书门下
    C: 元朝中书省
    D: 明朝内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耶律德光重视农业生产,留意积累治国经验。特别是得燕云十六州后,他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同二年(939),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万猎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

        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为减轻部民负担,罢北、南二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他也能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

        会同三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除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不但为契丹人与汉人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南面官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改革的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4.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

    A: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 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 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5. 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    )

    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         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

    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         ④又称“九品官人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6. 下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

    A: 隋朝创立科举制
    B: 唐朝设立节度使
    C: 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D: 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7.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这一内容的是(    )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通判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海南省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历史(文)试题
  • 9. 假设有人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应准备的考试内容是(    )

    ①诗赋词章        ②儒家经典        ③经义策论        ④《四书章句集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10. 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

    A: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 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 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 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