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分别是(    )

    A: 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 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C: 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D: 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 唐太宗时,发动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突厥的战争,按照当时制度的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

    A: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兵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兵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3.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

    A: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C: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 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 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麻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5.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能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官制度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麻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6.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货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的局限性
    B: 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
    C: 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
    D: 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同最近而最为可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7.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

    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C: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8.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 中央设立“三公”
    D: 确立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9.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0.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察举制
    C: 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 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