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

    A: 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 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

    A: 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 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 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摘自《400年前的那场文明冲突》

    材料三: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他一方面承认道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有些道德观念却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伏尔泰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在伏尔泰的哲学里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到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

    ——林蓉《浅析伏尔泰哲学思想及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员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文明传播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伏尔泰的哲学思想中“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4. 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    )

    A: 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
    B: 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C: 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D: 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5.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中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唐太宗时为改变这种状况,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该做法无法(    )

    A: 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
    B: 使谱碟在选任官员时作用减小
    C: 抑制旧士族影响,加强君主专制
    D: 扩大政权基础,维护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考察一个王朝,应谊注意以下几个要素(总分100)

    唐朝(得分:)

    明朝(得分:)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8

    7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9

    8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4

    9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8

    8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7

    7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9

    4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7

    6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7

    5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8

    7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9

    7

    ——正离子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7. 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    )

    A: 重视刑法忽略了伦理教化
    B: 法律体系完备
    C: 传统法律体系的历史传承
    D: 立法程序规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8.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内阁制度
    D: 军机处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
    B: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 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 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0. 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B: 行省之下设郡县等多层行政管理机构
    C: 行省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权力
    D: 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