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辽太宗时,随着辽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展,不同民族之间在生产方式、社会习俗方面的差异为其统治带来日益严重的困难。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高度发展的中原农耕文明,而又无法改变先进的农耕经济,于是“因俗而治”,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执掌辽王朝最高军政大权。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辽太宗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辽能够走向强盛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3.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
    C: 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4.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

    A: 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B: 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两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材料二:(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两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得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材料三: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请回答:

    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一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二中“以卑临尊”的含义。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汉武帝和元世祖的做法从根本上讲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6. 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他认为科举制(    )

    A: 考试内容过于单一
    B: 选才不够公平公正
    C: 难以满足政治需要
    D: 选才范围较为狭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汉以来,“刑罚类杂、频异,且严酷”。《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北齐律》废除宫刑,北周进一步废除肉刑。……北魏之前的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北魏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犯干名犯义之重罪者,缘坐处死皆止其身。北齐、北周更多次明令轻罪“重教化、轻刑罚”。……此外,自先秦以来,大刑之间就缺乏过渡、差等较大。如罪重于徒,不至死,怎么判定?……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北齐时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进而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原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监察法规,即《刺史六条》,规定对地方官吏按以下六条监察: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 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恬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 货赂,割损正令也。

    (注:石,是粮食的计量单位。汉朝郡守的体禄为两千石。)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史》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刺史六条》监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刺史六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0. 唐代是谏官制度最成熟的时期,除典型的谏官谏议大夫外,在门下省和中书省也有众多谏官,而且出现了谏官的专门机构“谏院”。这反映了唐代(    )

    A: 政令执行时有不畅
    B: 政治决策初具近代色彩
    C: 官吏腐败非常严重
    D: 政治决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