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 世官制到察举制的转变
    D: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

    A: 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
    B: 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
    C: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3. “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

    A: 西汉郡国制
    B: 北宋的通判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西藏行省
    C: 宣慰司
    D: 宣政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帝时,西域内属。王莽篡位,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东汉明帝时,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之出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遂将吏士往奔虏营。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后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遂定西域”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经营西域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6. 在唐代用皇帝诏书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A: 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B: 相权的分割牵制
    C: 君权相权相互制约
    D: 皇权的不断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7.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孝廉制选人范围较固定
    B: 选官制度设计严重缺陷
    C: 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D: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驾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进士科考试发生了主考官李昂与考生李权冲突事件,由此引发了科举管理的改革,管理权从吏部转移到礼部。礼部以考试选拔举送人才,吏部据官阙和人才资序任用。这一变化(    )

    ①改变了吏部职能

    ②有利于权力的制约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扩大礼部的权力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 10. 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    )

    A: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B: 消除世家大族的势力
    C: 扼杀重学风气
    D: 提升官员素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