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
  • 2.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
  • 3.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

    A: 吸取秦朝教训,否定了郡县制度
    B: 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皇权
    C: 王国相对独立,威胁了中央集权
    D: 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历城二中2017年高二下册历史阶段性测试试卷
  • 4.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历城二中2017年高二下册历史阶段性测试试卷
  • 5. 西汉简书中《赵正书》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与《史记》中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明显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史料记载矛盾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被探知,应兼存异说
    B: 《史记》中关于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不能成立
    C: 《赵正书》的记载与史实不符,表明其史料价值不大
    D: 《赵正书》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O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闭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

    ——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时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薄、新旧界倒塌屋簿等。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钩《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祖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菅、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队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扬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考前得分训练(一)
  • 8. 《三国志·卢毓传》记载:卢毓于曹魏之时两为吏部尚书,前后历五、六年,“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这表明当时选官制度(    )

    A: 较好地反映了民意
    B: 仍以德才为主要标准
    C: 受世家大族影响较大
    D: 被科举制取代具有必然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考前得分训练(一)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在父亲降清后,继续从事抗清活动。北伐败归后,郑军取粮的范围日益缩小,又与清廷和议不成,他深感局势严重,开始考虑向台湾作战略转移。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清廷“国丧”停兵不举,郑成功乘机进兵台湾。苦战之后,荷兰人乞和。他说:“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摘编自白至得《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材料二:晚清以前郑成功所代表的精神,大体亦是传统的“遗民忠义”。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刘师培便观察到,“稍为能说几句排满革命的,都晓得说郑成功是个英雄”。革命者柳亚子言唯有英雄能“排异种以殖新地”。而郑氏能使“欧权鼻祖之兰(荷兰)逡巡让步”,也能使“满族余奴之汉种发奋争先”。

    ——摘编自陈忠纯《近代国人对郑成功形象的塑造与精神的传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进兵台湾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重塑的郑成功形象及其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考前得分训练(一)
  • 10. 据统计,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北宋初期,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渐多。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

    A: 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B: 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 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D: 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濮阳市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