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会要》记载,李素立归家守孝,按规定应免除官职,但唐高祖李渊特敕有司“夺情”(即免于守制),授予七品清要官。主管部门拟授雍州司录参军,李渊认为“此官要而不清”。又拟授秘书郎,李渊说,“此官清而不要”。后改授侍御史,李渊才满意。据此,以下对“清要官”解释正确的是(    )

    A: 古代官员归家守孝时的官名
    B: 兼有参军和秘书职能的官员
    C: 品级不高但职位显要的官员
    D: 为官清廉被授予要职的官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

    A: 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 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 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 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3.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

    A: 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 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 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4.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粘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粘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史选官制度》等

    材料三: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据材料二,简析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5. 唐初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设置(    )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导致三省扯皮推诿降低效率
    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6. 有学者写道:“皇权始终依托于当时最有势力的集团或阶层,总是要依靠他们来进行统治,让他们担任宰相和高官;皇帝总是要和当时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贵族集团或豪强大族联姻,以加强皇权和他们的联系。”与材料所述现象相伴随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藩镇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7.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衰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

    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8. 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这是因为(    )

    A: 无为而治的推行
    B: 重罪轻罚的传统
    C: 丞相地位的尊崇
    D: 官僚集团的庇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9. 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

    A: 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 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 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 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10. 下表是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的统计结果。该结果反映出(    )

    A: 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及买办转变而来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C: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
    D: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