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3. 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    )

    A: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 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
    D: 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4.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B: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
    C: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
    D: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试卷 文综历史
  • 5. 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时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

    A: 沿用九品中正制
    B: 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 存留察举制痕迹
    D: 考试成绩趋向公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 6.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    )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 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 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 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 7.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耶律德光重视农业生产,留意积累治国经验。特别是得燕云十六州后,他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同二年(939),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万猎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

        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为减轻部民负担,罢北、南二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他也能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

        会同三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除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不但为契丹人与汉人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南面官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改革的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 9. 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经太宗、真宗、仁宗至光宗时期的修订,不仅量刑大为减轻,还逐渐确立了子孙的财产权。对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B: 反映出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
    C: 反映出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
    D: 导致宋代地方秩序严重失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三)
  • 10. 东汉末年初行州郡县三级制时,一州往往辖有十来个或七八个郡,每郡领十几个县不等。然而到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有的州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政府管理不力
    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D: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