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C: 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D: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江苏卷)
  • 2.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某制度“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政治”。该制度是(     )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度
    D: 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3. 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4. 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   )

    A: 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 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 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5. 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6.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造成冗兵冗费
    C: 削弱了武将权力
    D: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7. 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8.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铁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9.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

    A: 选拔用人方面行之有效
    B: 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臃肿
    C: 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铁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0.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 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