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这一史实可以反映出(    )

    A: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 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综历史
  • 2. 元朝时,行省交界犬牙交错,多无山川险阻可依。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利于经济发展
    B: 防止地方割据
    C: 体现因地制宜
    D: 便于地区沟通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综历史
  • 3. 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    )

    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 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D: 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综历史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正直,受到士大夫的推崇,遂与韩琦、欧阳修等人结成改革派集团。庆历三年,此集团而提出限制官营恩荫人数,或加以考试,合格者始授官。针对当时官员磨勘(考核官员的升迁)手续较为简易,范仲淹提出对磨勘进行严格管理,按政绩升迁,改变论资排辈之弊。在地方,委各路官员以更大权力,同时精选 监察官吏,负责甄别州县官吏善恶,不任事即予罢黜。上述改革措施刚一出台,即遭到极大阻力,在反动派激烈攻击下,改革集团被贬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而终。

    ——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的影响及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综历史
  • 5.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    )

    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联考第四期文综历史试卷
  • 6. 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

    A: 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 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 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
  • 7. 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对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这一制度(    )

    A: 推动了古代私学的发展
    B: 制约了读书人自由流动
    C: 使所有人都有入仕机会
    D: 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
  • 8.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 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 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 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 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9. 唐朝的科举考试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有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

    A: 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
    B: 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
    C: 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拔
    D: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
  • 10.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

    A: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