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在这段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    )

    A: 行省制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 行省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C: 元代立国后放松了对国家的军事建设
    D: 行省设立的初衷是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一模历史
  • 2. 《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由此可知(    )

    A: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B: 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
    C: 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人才
    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一模历史
  • 3.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

    A: 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 主要受制于门阀
    C: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历史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湘南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5. 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    )

    A: 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B: 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C: 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D: 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调研联考历史试卷
  • 6. 唐代公私学校通常开设的课程有《孝经》、《论语》、《礼记》、《诗》、《周礼》、《仪礼》、《易》、《尚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这些课程的开设(    )

    A: 适应了科举考试需要
    B: 以研读儒学为唯一内容
    C: 表明统治者独尊儒术
    D: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调研联考历史试卷
  • 7. 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

    A: 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 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 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二模历史
  • 8. 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    )

    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城特色文化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9. 某史料中提到“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下列与“贰宰相”的职位对应的是(    )

    A: 御史大夫
    B: 同平章事
    C: 参知政事
    D: 内阁首辅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10.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季五代以来,各路军阀自行募兵,“军旅之士,各知其将,而不识天子之惠。”北宋开国,宋太祖“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指知州、通判)、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都下。”在平定江南过程中,宋太祖陆续释放各国军中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士兵入伍以本人“情愿”为原则。五代时因重金滥赏换取士兵效忠加速了募兵、养兵费用的无度飞涨,宋太祖则对士兵正当要求给予极大关注,并创立了廪禄制度,其中军俸根据资历和战功进行必要升降,如此在鼓舞士气的同时,又大大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为解决士兵出路,宋太祖还设置剩员制度。还规定,地方部队的精锐被抽调至京师充禁军,“老”、“病”及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主要从事官府、寺院、仓库等值班及洒扫杂务,其余既非“壮勇”,又不“老病”者则编入厢军。

    ——改编自范学辉《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

    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兵制改革的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兵制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