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

    A: 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 《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 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 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則,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国内各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参加了筹建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表决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要“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均有乎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民族地方治理与施政问题上,“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与功能》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西临汾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 4.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 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西临汾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 5. 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县令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仅为七品。以上材料表明(   )

    A: 君主专制制度的日趋完善
    B: 古代监察有“以小驭大”的特征
    C: 古代监察体系日趋制度化
    D: 古代监察制度促进了吏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莱芜市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
  • 6. 苏轼认为“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此古今之通患也”。据此分析实施“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

    A: 克服人情干扰,选拔德才兼备者为官
    B: 能够克服人情干扰与规则约束的矛盾
    C: 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规则过于僵化,难以选拔有才者为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莱芜市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
  • 7. 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 士族垄断仕途
    B: 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 选官方式多样
    D: 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莱芜市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
  • 8.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B: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元朝沿用唐朝“羁縻”政策
    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莱芜市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
  • 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钱穆这一论述的主旨是(   )

    A: 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
    B: 学术中衰导致人才缺乏
    C: 宋初承袭五代的积弊
    D: 宋朝政治制度没有建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10. 《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出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   )

    A: 注重恩荫
    B: 多元选拔
    C: 公平竞争
    D: 科举考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菏泽市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