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B: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2.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

    A: 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 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 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 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3.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4.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5.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扩大行省的管辖区域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6. 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

    A: 参知政事
    B: 三司使
    C: 转运使
    D: 枢密使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 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 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 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中国古代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 隋唐时期
    B: 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清朝时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