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

    A: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七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2.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控制地方
    C: 缓解民族矛盾
    D: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七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3.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B: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高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4.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 中书省和枢密院
    B: 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 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 枢密院和宣慰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高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5. 《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

    A: 司法审判
    B: 中央监察
    C: 宗庙祭祀
    D: 选拔官员官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高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6. 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 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 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 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 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7.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8. 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

    A: 重视文教
    B: 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 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
    D: 缓解“冗兵”问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9.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 丞相
    B: 监察官
    C: 内阁首辅
    D: 军机大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 10. 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中,经常发生一旦边关有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   )

    A: “荒年募兵”制的实行
    B: “更戍法”的实行
    C: 将帅指挥受制太多
    D: 贡举制的实行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