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

    A: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 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 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2. 柏杨先生用以下图示说明唐宋两代的社会结构。导致统治集团发生如下变化的原因是(    )

    A: 三长制建立
    B: 科举制发展
    C: 均田制完善
    D: 王安石变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九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3. 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

    ① 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 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 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九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此时的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高宗朝政府加重赋税,又使农民造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奋,是为宋孝宗。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重新拜张浚为相,整顿吏治。

    北伐失败后,也就是孝宗在位的后期,他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这期间经济繁荣,在南宋中期出现了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乾淳之治的背景和内容。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乾淳之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桑弘羊等人代表政府对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发表了看法,节选如下:

    大夫(桑弘羊等人)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罢之,不便也。”

    大夫(桑弘羊等人)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大夫(桑弘羊等人)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而为民罪梯者也。”

    据材料概括桑弘羊等人赞同汉武帝时期的哪些经济措施,理由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桑弘羊等人对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态度,并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西康杰中学等四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6. 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据此可知,三省体制有利于(     )

    A: 政治决策的民主化
    B: 宰相参与决策
    C: 决策程序的简化
    D: 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山西康杰中学等四校高三上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提取图一、图二中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提取信息进行简要说明。

    试从实质、目的、作用方面说明图一、图二不同点。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陕西商南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8. 《资治通鉴》记载:“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对这种现象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①成型于隋唐时期

    ②“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③选拔形式体现了民意

    ④容易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上海淮海中学高三年级冲刺二统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9. 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   )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上海淮海中学高三年级冲刺二统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10.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人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C: 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 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七中等两校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