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2.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B: 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C: 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D: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3. 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做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  )

    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             ②有利于宰相的擅权专断

    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困难 题型:易错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4.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元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5.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贵族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

     

    A: 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 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 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难度: 困难 题型:易错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6. 针对某一政权成立之初的人员成份,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为天地一大变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该政权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7.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的削弱
    B: 宗法制的消亡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分封制的巩固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8. 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
  • 9.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10.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