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小智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 2. 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属于商代文化的是(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 3. 2020年4月新华社报道了一个新的文化遗址——河南济源的柴庄遗址,该遗址最引人关注的是发现了一处罕见的与甲骨文记载相吻合的人祭遗存,据此可以推测(    )

    ①河南是中华早期文明发源地之一

    ②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③该处可能属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④甲骨文不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4. 农业稳,天下安。农业、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材料一:

    材料二:“上(文帝)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注:后人歌谣为“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

    图1揭示了春秋时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写出图2农学家的著作及其研究内容。
    材料二反映汉初推行什么政策?实行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治国理念符合孟子的哪个主张?
    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写出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5. 商鞅变法与大化改新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都发生了宫廷政变
    C: 都效仿了西方的专制制度
    D: 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6.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7. 这里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它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有高大的宫殿台基、宏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大量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玉器,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的“圣地”是指(    )
    A: 大汶口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良渚遗址
    D: 陶寺都城遗址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8. [改革创新,推陈出新]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春秋时期的出土文物。图一为铁器,图二为陕西出土的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提取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历史信息,概括春秋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耕作方式及其影响。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写出“商君”变法的两项措施。
    材料三中的“魏主”孝文帝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哪项措施?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9. 周灭商后,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以下关于分封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
    B: 削弱功臣势力,排斥异性诸侯
    C: 受封诸侯无独立性,无需进贡周王
    D: 受封者与周天子必有血缘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
  • 10.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景之治

    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的局面

    B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加强对西域的经营,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C

    都江堰的修建

    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反映光

    D

    百家争鸣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利于思想统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历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