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设计方案⑤实施实验

    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③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③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5.3生物圈
  • 2.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一塑料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

    璃板。

    b.将10只鼠妇放人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

    该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该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

    如果该生物小组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那么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并指出哪种结果与假设相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5.3生物圈
  • 3. 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试卷
  • 4. 某化学研究小组用以下试剂:①镁条②铁条(与镁条粗细相同)③铁粉④质量分数为9%的盐酸⑤质量分数为18%的盐酸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以下是研究小组所做的5个实验:

    序号

    温度/℃

    反应物的种类和反应物的量

    完全反应所需时间/min

    25

    0.1g镁条与9%的盐酸5mL反应

    3

    25

    0.1g铁条与9%的盐酸5mL反应

    15

    25

    0.1g铁粉与9%的盐酸5mL反应

    11

    25

    0.1g铁粉与18%的盐酸5mL反应


    35

    0.1g铁粉与18%的盐酸5mL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请填空:

    你认为①、②组实验的研究课题是  , 实验的结论是

    实验②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实验②、③对照实验的结论是
    若实验④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曲线I所示,请你根据曲线I,得出实验③、④对照实验的结论


    请你根据实验⑤的实验条件和你的实验常识,借助曲线I定性画出实验⑤的曲线图。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16年富阳中学自主招生科学试卷
  • 5. 芦笋易受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芦笋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长势。富阳的芦笋种植户常在芦笋种植前,将芦笋种子用适宜浓度的“多菌灵”(一种广谱杀菌剂)浸泡24小时。为确定“多菌灵”的防治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用具:适宜浓度的“多菌灵”溶液、清水、籽粒饱满的芦笋种子100粒、烧杯、量筒、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①取2只烧杯,编号A、B,分别加入50粒籽粒饱满的芦笋种子;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浸种24小时;
    ④取出种子,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培养一段时间,统计

    设计一张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16年富阳中学自主招生科学试卷
  • 6. 右图是研究“光照强度影响黑藻光合作用速度”的实验装置。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试管内无色液体遇到O2会变为蓝色。该实验小组以日光灯作光源,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本实验可以通过来改变光照的强弱。
    在溶液的顶部加一层油的作用是什么?
    该实验可通过观察黑藻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光合作用的速度,还可以通过观   察来比较光合作用的速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九年级招生文化模拟科学试题
  • 7. 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如图1所示。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图2是他画的“大炮”草图:

    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选填“飞机”、“火箭”或“人造卫星”)。
    你认为,牛顿在研究“大炮”问题时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选填编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2016年重点中学定向招生模拟考试科学卷(二)
  • 8. 某学生为证明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她将一盆植物按右图所示放在阳光下,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她还应该设计另一个实验,你认为该如何设计(  )


    A: 盆中装沙,无机盐
    B: 盆中装水和沙
    C: 盆中只装沙
    D: 盆中装水和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 9. 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卷
  • 10. 近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自发热内衣”,小黄同学对市场上热卖的自发热内衣的宣传产生了质疑。他认为,能量不能凭空产生,如果内衣发热,其内能一定是通过其他能的转移或转化而来的。接着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发热内衣的原料是一种特殊纤维材料,当它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为此小黄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将三块相同的标有发热字样内衣样品烘干后取出放到室内,并将三个测温探头放入三块样品的相同位置,室内温度保持20℃不变。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较大,内衣开始吸湿。经过半小时的数据记录发现,三块内衣样品的升温幅度最高不超过4℃,半小时平均升温值小于3 ℃。请问:

    小黄选用三块相同的内衣样品做实验,其目的是

    样品内衣增加的内能是能转化而来的。

    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的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高低,本实验将如何改进?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三:内能 核能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