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建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逬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椐,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2.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设备.某科学小组同学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酒精(C2H6O)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成分,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混合气体→ →CAB→尾气处理。(填装置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科学小组同学讲将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按正确设计方案及操作顺序进行实验,发现A、B、D装置中物质均出现明显现象,从而确定酒精燃烧的产物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
  • 3.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l: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球的型号

    下落高度/cm

    地面材料

    反弹高度/cm

    1

    #7

    120

    木质

    80

    2

    #7

    120

    水泥

    90

    3

    #7

    150

    水泥

    110

    4

    #6

    120

    木质

    80

    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 有关,与 无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 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充气情况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二: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不同的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三:其他条件都相同,使不同的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

    【评估与交流】

    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不足之处是 

    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

    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

    【拓展应用】类比于机械效率,我们可以用篮球反弹后的机械能与反弹前的机械能的 来描述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其值越大,则反弹性能就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现代社会上汽车大量增加,交通事故也在增多,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制动器发生作用到汽车完全停下来,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驾驶员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v/(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停车总距离s/m

    40

    7

    8

    15

    60

    11

    20

    31

    100

    19

    54

    73

    分析上述数据,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果在雨雪天,汽车的制动距离又将怎样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得出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若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计算这辆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乙是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丙是“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都有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动能的大小分别是由什么来显示的?

    下表是小明测定斜面机械效率实验的记录数据,请你完成表中①②处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斜面倾斜程度

    木块所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L/m

    有用功W/J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较缓

    5

    0.2

    2.1

    1

    1

    2.1

     48%

    较陡

    5

    0.5

    3.6

    1

    2.5

     ①

     69%

    最陡

    5

    0.7

    4.3

    1

    3.5

    4.3

     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种子数(粒)

    处理方法

    萌发数(粒)

    20

    有光,不加水,25℃

    0

    20

    有光,适量的水,25℃

    19

    20

    有光,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0

    20

    无光,适量的水,25℃

    18

    用①组与②组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若要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应选择②组与 进行对照.根据这两组种子的萌发数,得出的结论是: 

    ③组的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充足的 .

    如果要测定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可让种子处在与表中 相同的环境中.

    大豆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