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站在空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 2.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介质状态的关系实验.材料:三个可以密封的塑料袋,沙子,水,硬币.

    实验:在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满沙子、水和空气,密封后平放在桌面上.把耳朵分别贴在袋上、

    袋上和空气袋上(另一只耳朵塞上塞子),用硬币轻轻敲打桌面(距袋较近),比较三次听到的响声有什么不同,并由此回答:   

    声音的传播和物态是否有关?   
    传声效果如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 3.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 4. 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
    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只填一种可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 5. 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60次,那么它的频率就是Hz.某同学练声时的发声频率是400 Hz,他的声带每秒振动次.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 6.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了变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 7. 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 8.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 9. 当扬声器中的线圈通过的电流方向如下图所示时,线圈向左运动;那么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线圈将向运动;如此反复,线圈带动纸盆而发声。与扬声器原理相似的是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二十章电与磁 单元试卷
  • 10. 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
    C: “闻其声知其人”一一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