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图片_x0020_47696775

    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若要证明这一观点,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熄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2.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式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实验结论]

    ①A中产生的气体是

    ②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③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

    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10 g A生成6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收集一玻璃杯的呼出气体
    B: 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
    C: 观察颜色区分白酒和白醋
    D: 煮沸使硬水变成软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 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
    C: 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用下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图片_x0020_100030

    实验1中,为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到外焰部分火柴梗变黑,内焰和焰心部分无明显现象,据此现象可得结论是
    实验2中,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2中,燃烧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6. 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实验①的现象为,证明呼吸过程中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
    实验③的目的是
    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序号

    实验操作

    图片_x0020_2012296519

    空气

    图片_x0020_1198127605  

    O2和CO2体积比

    图片_x0020_911639970

    O2和N2体积比

    图片_x0020_1928088774

    O2和N2体积比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
    (实验反思)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7. 请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
    把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很快熄灭

    原因: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一条即可)

    原因: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原因: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省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理综-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改装后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实验的目的“在同一环境中比较空气中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不同”。

    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1:如图所示,取一集气瓶,内装少量澄清石灰水,再连接带有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导气管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即可。

    图片_x0020_505522401

    步骤2:从a端吸气,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现象;从b端往集气瓶内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

    此改装实验的优点和结论:

    ①比较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在同一环境中吸气、呼气,对比效果(填“明显”或“不明显”)。

    ②此操作不仅可以比较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亦可同时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是中的二氧化碳,而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说明人体呼吸的代谢产物有大量

    ③让学生了解多用瓶的使用原理,开拓学生创新的思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南宁市横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到初步结论,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⑵向一盛空气的集气瓶中和一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⑷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10.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字母)处最先碳化。

    图片_x0020_136872944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燃烧产物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双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