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时指出,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孔子

    战国

    孟子

    秦朝

    秦始皇

    汉朝

    汉武帝

    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李大钊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二)
  • 2.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一)
  • 3.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一)
  • 4.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二)
  • 5.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表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
    A: 学思结合
    B: 温故知新
    C: 态度诚实
    D: 因材施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项训练卷 文化篇
  • 6.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在伦敦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予课堂年会开幕式,并与安德鲁王子共同为全球第l 000所孔子课堂——奥特利尔中学孔子课堂揭牌。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针对这种情况,孔子采取什么措施突破了这种限制?
    材料三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一)
  • 7. 2016年3月15日,山东省戒毒管理局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省各戒毒所设立“孔子学堂”,举行全省戒毒系统“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戒毒系统建立“孔子学堂”在全国尚属首家。历史上,孔子创立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 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 礼治思想
    B: 教育思想
    C: 仁政思想
    D: 法治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奴隶制度的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他们发表不同的主张,互相展开争论,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孔子在中国被视为“文圣”,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一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文圣”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今天孔子治国主张中的很多观点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他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现在每年都要在曲阜举行大规模的纪念孔子的祭奠活动,你认为他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二)
  • 10. 改错题:每题有一处错误

    ①儒家人物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秦始皇所采纳。

    ②春秋晚期的孔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④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云冈石窟。

    ⑤画家祖冲之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他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专项训练卷 文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