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研究某小车运动状态的实验中,如下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为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图片_x0020_1581684460

    ①根据纸带可以计算C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保留两位小数);

    ②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保留两位小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段考试卷
  • 2.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 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在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cm,d2=8.00cm,d3=13.20cm, d4=19.19cm, d5=25.99cm,d6=33.61cm。

    图片_x0020_100008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计算vF=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体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交流电源、秒表、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中的一条清晰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将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图上没画出)按打点顺序依次标为A、B、C……,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

    图片_x0020_100008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1)

    0.737

    0.801

     

    0.928

    0.994

    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图片_x0020_100009

    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m/s2 , 方向是(填A→B,或B→A)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来表示,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cm,1、2间的距离x2=4.40cm,2、3间的距离x3=3.62cm,3、4间的距离x4=2.78cm,4、5间的距离x5=2.00cm,5、6间的距离x6=1.22cm(频率为50Hz)。

    图片_x0020_100014

    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3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位置

    1

    2

    3

    4

    5

    v/(m·s-1

    1.20

    1.00

    0.60

    0.40

    根据(1)中表格,在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图像。

    图片_x0020_100015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____)
    用x1 , x2 , x3 , x4 , x5 , x6以及时间间隔T表示加速度(逐差法)并计算出a=(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30cm,x12=2.51cm,x23=3.69cm,x34=4.90cm,x45=6.11cm,x56=7.30cm。试问:

    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原理类似。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m/s,小车的加速度a=m/s2 .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2020年联考高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 6. 实验: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装置,可以完成许多力学实验。如图甲所示(重力加速度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利用此装置“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通过在小车上添加钩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图乙所示的实验图象,横坐标m为小车上钩码的质量,设图乙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运动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不计车上的钩码)为。(用K、b来表示本题结果)
    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在小车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拉力F的关系”时,通过增加绳子下端挂的钩码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数据,画出a—F图象,发现当F较大时图象发生了如图丙所示的弯曲,当F无穷大时图象将趋于一条水平线,则此时对应的加速度a=;该同学经过思考后将实验方案改变为用小车中的钩码挂在绳的下端增加外力,那么关于该同学的修正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修正方案可以避免a-F图线末段发生弯曲

    B.该修正方案可以避免a-F图线末段发生弯曲的条件是小车质量大于等于细线下钩码质量

    C.该修正方案画出的a-F图线斜率倒数为小车的质量

    D.该修正方案画出的a-F图线斜率倒数为小车总质量和绳下钩码质量的总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理综物理高考模拟试卷
  • 7.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sB=126.5mm、sD=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m/s(取2位有效数字);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用sA、sB、sD和f表示).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省柳州高中2020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 8.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

    图片_x0020_212378261

    搭建好实验装置后,先,再.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图所示,可知纸带的(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如图所示的纸带上,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0.1s,则vBm/s,a=m/s2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片_x0020_50704278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9.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技术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所示,A、B、C、D是本次排练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A=16.6mm、 SB=126.5mm、SD=624.5 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s;
    打 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m/s(取2位有效数字)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用SA、SB、SD和f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福清市2020届高三理综物理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10.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次序由A点至E点,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

    图片_x0020_1965563719

    根据实验给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第一次联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