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 ,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d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cm;

    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L、△tA和△t B表示为a=
    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二)(物理部分)
  • 2.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甲所示器材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秤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

    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秤相连,如图所示。在A端向右水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6

    G/N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F/N

    0.59

    0.83

    0.99

    1.22

    1.37

    1.61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
    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A端向右水平拉动木板速度的大小对动摩擦因数的测量(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物理第二次诊断测试试卷
  • 3.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根据图中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或“偏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第一中学等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3月联考物理试题
  • 4.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水平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別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让传送带顺时针运行,木块静止后,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可测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放一个砝码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N。
    增加砝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作出示数F与砆码个数n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每个砝码的质量均为50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2 , 可求得μ=(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由上述信息(选填“能”或“不能”)求出木块的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理科综合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物理部分)
  • 5. 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A、B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让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C,由静止释放滑块,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A至B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位置由C静止释放并用米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x。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空格处应填
    请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t图线;

     

    由所画出的 -t图线可得出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大小g=9.8m/s2 , 保留2位有效数字);
    若保持光电门B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图中作出的 -t图线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 6. 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P为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且固定在B点。实验时给带有遮光条的小滑块一个初速度,让它沿木板从左侧向右运动,小滑块通过光电门P后最终停在木板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cm。 
    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外,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有____。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物理模拟训练(三)
  • 7. 小明同学要粗测一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除了长木板和小滑块外手边只有一个手机,手机里面带有计时和测倾斜角并可得其三角函数值的APP,他采用了如下的测量步骤

    ⑴将长木板一端抬高,倾斜一个较大的角度,并固定好

    ⑵将小滑块以一定初速度从底端沿斜面推出,到最高点后又沿板滑下

    ⑶为了使小滑块能沿长木板下滑,动摩擦因数 和倾角 应满足

    ⑷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同学需分别测出(用文字描述并表示出相应符号);

    ⑸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湘赣十四校联盟(长郡中学等)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物理第一次联考试卷
  • 8. 图甲是测定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且固定。小物块自曲面上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小物块通过P、Q的时间。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若小物块经过P点的速度为v,通过PQ的时间为t,PQ之间的距离为x,则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保持小物块经过P点的速度v不变,多次改变Q的位置,做出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在纵轴上截距为b,斜率的绝对值为k,则 (用b、k、g)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年高考物理一诊试卷
  • 9.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每次滑块都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滑块每次下滑时遮光板到光电门所在位置的距离L及相应遮光时间t的值。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板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cm。
    为测出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本实验还需要测出或知道的物理量是______(填下列序号)。
    实验中测出了多组L和t的值,若要通过线性图象来处理数据求μ值,则应作出的图象为____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延边州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理综复习质量检测试卷(物理部分)
  • 10. 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有凹槽的木块,质量为m0的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细线等.实验中将部分钩码悬挂在细线下,剩余的钩码放在木块的凹槽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利用打出的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

    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一条纸带。纸带的一部分如左图所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该同学将纸带从每个计数点处截断,得到6条短纸带,再把6条短纸带的下端对齐贴在纸上,以纸带下端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刻度尺边缘紧靠纵轴,其示数如右图所示。则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将木块凹槽中的钩码逐个添加到细线下端,改变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测得相应的加速度a,作出a-m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 , 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μ的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总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上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一次理综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