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用图甲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时,所用木块的质量与重物的质量相等.若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值,则:

    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用题中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E为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距离如图.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可求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打下D点时木块的速度vD=m/s;
    运动过程中木块的加速度a=m/s2.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2019届高三理综物理高考二模(5月)试卷
  • 2.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斜面底端Q处固定有一个光电门,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图中未画)。每次实验时将一物体(其上固定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从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但始终保持斜面底边长L=0.500 m不变。(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

    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得物体上的遮光条宽度d如乙图所示,则d=cm;
    该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物体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并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v2-h图象,其图象与横轴的交点为0.25。由此可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若更换动摩擦因数更小的斜面,重复上述实验得到v2-h图象,其图象的斜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理综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3.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细线连接钢球和滑块跨在木板上端的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发现烧断细线后钢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时间相同。

    写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与图中x、H、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a=
    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用H、h、x这三个物理量表示出动摩擦因数的数学表达式,表达式是μ=.(用字母表示)
    用刻度尺测量出H=2.5 m,x=0.50 m,h=0.30 m,代入相关数据,得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理综物理4月适应性试卷
  • 4.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水平面上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带有挡光片的滑块接触 弹簧与滑块不固连 。压缩弹簧后,将其释放,滑块被弹射,离开弹簧后经过O处的光电门,最终停在P点。

    图片_x0020_656302673

    除了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
    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用上述测量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
  • 5. 为测量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1)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 已知),(2)木块,(3)秒表,(4)米尺。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 =。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6.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测定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片_x0020_1286374556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滑槽,其末端与桌面相切.让小滑块从滑槽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滑到桌面上后再滑行一段距离L,随后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落在水面地面上的P点,记下平抛的水平位移x.平移滑槽的位置后固定,多次改变距离L,每次让滑块从滑槽上同一最高点释放,得到不同的水平位移x.作出x2-L图象,即可根据图象信息得到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除了L和x外,本实验还需要测量或告知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若x2-L图象的斜率绝对值为k,纵轴上的截距为b,如图乙所示,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用本题中提供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7. 为测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先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B、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弹簧压缩,滑块B紧靠在桌边.

    C、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

    D.时到重锤线的水平位移s1和滑块A沿桌面滑行距离s2

    为验证动量守恒,写出还须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的字母:
    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用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接着,根据(b)中表达式及测量出的数据就能计算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中联考试卷
  • 8. 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①、②是两个固定的、用来测速度的传感器,已测出两传感器中心间的距离为L。滑块上固定有挡光片。轨道倾斜放置,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在轨道上匀加速下滑。

    传感器①、②的名称是,小车上挡光片的宽度越(选填“宽”或“窄”),实验中测得的速度越趋近于挡光片前端经过传感器时的速度。
    实验中,传感器①、②测得的值分别为v1和v2 ,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为了得出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还测量出了斜面的倾角θ,则计算滑块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重力加速度取g),其中主要用到的物理定律是(单选)

    A.惯性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物理期终调研试卷
  • 9.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左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木块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个,将 (依次取 =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左端,其余 个钩码放在木块的凹槽中,释放小木块,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

    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一条纸带,从某个清晰的打点开始,依次标注0、1、2、3、4、5、6,分别测出位置0到位置3、位置6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周期T=0.02s,则木块的加速度 =m/s2
    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n,测得相应的加速度a , 将获得数据在坐标纸中描出(仅给出了其中一部分)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总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理综3月第一轮模拟考试试卷(物理部分)
  • 10.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测量物块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同时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甲所示,用n根相同的轻弹簧(图中未画出)彼此平行地沿水平方向拉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改变弹簧的根数进行多次实验,保证每根弹簧的伸长量均为x(在弹性限度内),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物块的加速度a,通过描点连线得到a与弹簧根数n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n1 ,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理科综合3月联考试卷(物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