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 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m/s2 , 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79110027 图片_x0020_1221436929

    ①纸带上先打的是的端点(填左或右) 

    ②铁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m/s2

    ③图中C点对应的速度vC=cm/s

    ④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等字母表示)

    ⑤用该方法测量的动摩擦因素比实际的动摩擦因素(选填“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物理10月月考试卷
  • 2. 如图1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片_x0020_2042845734

    实验得到一条如图2所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为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3所示.已知滑块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图片_x0020_100016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力均为2.00N的砝码.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理由是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7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c坐标纸上做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

    图片_x0020_100018

    由图象可知,木块的重力为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山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
  • 4.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测定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片_x0020_1766368905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滑槽,其末端与桌面相切.让小滑块从滑槽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滑到桌面上后再滑行一段距离 ,随后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落在水面地面上的 点,记下平抛的水平位移 .平移滑槽的位置后固定,多次改变距离 ,每次让滑块从滑槽上同一最高点释放,得到不同的水平位移 .作出 图象,即可根据图象信息得到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每次让滑块从滑槽上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
    除了 外,本实验还需要测量或告知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图象的斜率绝对值为 ,纵轴上的截距为 ,如图乙所示,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用本题中提供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受到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      )

    图片_x0020_100016

    A:
    B:
    C:
    D: tanθ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丽水地区四校 2108-2019学年高一物理6月份月考试卷
  • 6. 如图甲所示,一端带滑轮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利用钩码拉动滑块在木板上运动来测量木板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下列操作中必要的有_____
    滑块在钩码拉动下带动纸带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则滑块加速度可表示为a=
    若M为滑块的质量,m为钩码的质量,a为滑块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则木板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可表示为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9年高三物理二模试卷
  • 7. 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查阅资料得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小滑块(可安装挡光片)、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光片、螺旋测微器、刻度尺.器材安装如图甲所示.

    主要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宽度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mm;

    ②让小滑块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

    ③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

    ④求出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物理量g、d、L、t表示)

    为了减小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理综物理适应性监测考试试卷(三)
  • 8. 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P为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且固定在B点.实验时给带有遮光条的小滑块一个初速度,让它沿木板从左侧向右运动,小滑块通过光电门P后最终停在木板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cm.
    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外,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有___________.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七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有凹槽的木块、钩码若干、细线和速度传感器等。实验中将部分钩码悬挂在细线下,剩余的全部放在木块的凹槽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利用速度传感器测量木块的速度。

    具体做法是:先用刻度尺测量出A、B间的距离L,将木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用速度传感器测出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然后从木块凹槽中移动钩码逐个悬挂到细线下端,改变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测得相应的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计算对应的加速度 ,作出 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设加速度大小为 ,则 及L之间的关系式是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 ,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的测量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其原因是(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中(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的总质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物理第三次联考试卷
  • 10. 图甲为“测量小车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固定,跨过小车上的光滑定滑轮的两根细线均与长木板平行.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一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E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现把一直尺紧贴各计数点放置,如图乙所示.E点的读数xE=cm.
    根据纸带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若已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式为μ=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9年高三下学期理综物理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