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图片_x0020_100011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 N的砝码.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理由是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c)坐标纸上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2. 某同学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图甲所示,表面粗糙、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轻小动滑轮,钩码和拉力传感器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细绳相连,细绳与长木板平行,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的摩擦).

    图片_x0020_100016

    ①实验开始前打点计时器应接在(填“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上.

    ②如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s1、s2是纸带中两段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时间为T,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用 、T表示).

    图片_x0020_100017

    ③改变钩码的个数,得到不同的拉力传感器示数 和滑块加速度 ,重复实验.以F为纵轴,a为横轴,得到的图像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倾角为θ的一条斜直线,如图丙所示,则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kg;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设重力加速度为g)

    图片_x0020_100018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 3. 某实验小组器材有:光电门、数字计时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有遮光条的小物块。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P为接有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实验时将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m从曲面AB上某点自由释放,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用游标卡尺测出较窄遮光条宽度d和数字计时器测量的遮光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动摩擦因数μ= (利用测量的量表示)。

    图片_x0020_1457431971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某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刻度尺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

    图片_x0020_1953940445

    ⑴如图甲所示,将一轻质弹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接触而不粘连,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恰好处在桌面边缘;

    ⑵向左推滑块,使弹簧压缩至虚线位置后由静止释放,滑块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上.测得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 h,滑块平拋过程中发生的水平位移为x,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滑块离开桌面时的速度(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⑶将弹簧和滑块在桌面上向左平移一定距离,然后同样固定弹簧左端,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位于O点,如图乙所示.向左推滑块,使弹簧压缩量与第一次相同.释放滑块,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在 A 点,测得 OA=x′,则可知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⑷本实验中会引起误差的因素有

    A.桌面不够水平

    B.重力加速度的值比 9.80 m/s2

    C.弹簧的质量不可忽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一)
  • 5.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一个解决方法
    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关系的图象.

    h(cm)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19.5

    28.5

    39.0

    48.0

    56.5

    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0kg、M=0.50kg.根据图所示的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二次联考试卷
  • 6. 为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一端带有定滑轮,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滑块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滑块,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1、2、3、4、5、6、7是计数点,连续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x1=3.19cm,x2=5.70cm,x3=8.21cm,x4=10.72cm,x5=13.20cm,x6=15.70cm.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m/s2 , 计数点6的瞬时速度v6=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1)(2)中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 7. 右图是某小组同学为研究滑动摩擦因数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木块,Q为木块右端连接的一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Q的读数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若实验条件较为理想,则(   )

    图片_x0020_1391248288

    A: 只有将木板A匀速抽出才能从Q上读取稳定读数
    B: 将木板A加速、减速或匀速抽出均能从Q上读取稳定读数
    C: 通过该方法可测得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D: 通过该方法可测得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物理期中段考试卷
  • 8.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运动,C、D两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设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 , 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 , CD间动摩擦因数为μ3 , D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4 , 则可能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131375359

    A: μ1=0、μ2=0、μ3=0、μ4=0;
    B: μ1=0、μ2≠0、μ3≠0、μ4=0;
    C: μ1≠0、μ2=0、μ3≠0、μ4=0;
    D: μ1≠0、μ2≠0、μ3≠0、μ4≠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理综物理期中段考试卷
  • 9. 如图甲是一个用来测方木块和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简单装置.方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方木块被一根绳子系在右面一端固定的水平弹簧测力计上.长木板下面有轮子可以滚动,用一个平稳的水平力向左推动木板,木板向左缓慢移动,待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后,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在方木块上放砝码可以改变它对长木板的压力F的大小.将测得的各组 和F的数据用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 图线,求出方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10. 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质量为10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0N,则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 )(    )

    材料

    钢—钢

    木—木

    木—金属

    木—冰

    动摩擦因数

    0.25

    0.30

    0.20

    0.03

    A: 钢—钢
    B: 木—木
    C: 木—金属
    D: 木—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