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东汉初年,诸将上书愿击匈奴。刘秀回答“北狄尚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由此推论刘秀当时重在(    )

    A: 修复民族关系,以和代战
    B: 吸取前朝教训.防止权臣当道
    C: 远交近攻、整顿北境边防
    D: 削弱地方兵权,遏制地方割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 有宋人感叹:唐代书法“虽非知名之人,亦往往有可观”,而木朝“非性好之者不习,故工者益少”。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宋代(    )

    A: “重文轻武”,出现“文官政治”
    B: 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理在气先”
    C: 大量书院的兴起,普及了教有
    D: 科举取消“明书科”,采取“誊录”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汉顺帝之前,选官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射策、对策等考试之法。起初,察举制在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时朝廷选官共有重要参考价值。达官贵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获得官职,又令子孙修经明义,取得世代进官场的特权。豪族势力把持乡举里选,也就控制了选官途径。如此一来.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致使察举成为少数人扩大权力的工具。阳嘉年间,汉顺帝下令,士人不满四十岁原则上不能应选,倘若真的才学卓异,可适当放宽;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其中包括笔试;“诸生(儒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章句家法是儒学经术,“笺奏”则是行政文书;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阳阳新制的产生,标志着蕴含于察举制度之内的、与“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并存的另一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制度化。这就是通过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式化测验,来决定官员录用资格。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阳嘉新制出台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阳嘉新制的变化之处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4. 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    )

    A: 中书省-礼部-虞部
    B: 门下省-刑部-虞部
    C: 枢密院-户部-虞部
    D: 尚书省-工部-虞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屯垦戍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强调为医治战争创伤,从事经济、文化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人民解放军除担任保卫国防、巩固治安的任务以外,应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1950年春,新疆军区组织边疆部队在天山南北驻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自50年代开始,除各地驻军开垦荒地、兴办农场外,先后组织大批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支援边疆建设青年参加大规模的垦荒,建立国营农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筑道路和桥梁,发展交通和电信,建立新型的村镇和居民点。——摘编自《新疆屯垦戍边史》

    材料二:西汉在新疆的屯田,由戊巳校尉、驻军校尉、屯长分组管理,屯军2万多人,屯垦约50万亩。之后,东汉、曹魏、西晋、隋朝等都组织了屯垦戍边活动。唐朝在新疆的屯田,由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管理,都护府下属军镇屯田,屯田以军屯为主,全疆屯军5万人,屯田50万亩。

        元朝在新疆的屯田,军屯设宣慰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分级管理,民屯设总管府或营田司、提领所分级管理。有屯军2万多人,屯民3.7万户,垦地100多万亩。

        清朝时,从内地派遣大批军民到新疆屯田,建立了26个垦区。1840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男女总人口近50万人,屯地近300万亩。到1911年,新疆人口达到216.2万多人,耕地增到1055.47万亩。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的军政长官,兼管全疆各种屯田事务。其下分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掌管各地军政事务,兼管各地屯田事务。各地兵屯,由同级军官兼管。各地旗屯,由其军官兼管。各地民屯,由陕甘总督及下属各级行政官员兼管。各地回屯(回民屯田),由当地伯克(头人)兼管。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古代屯垦戍边活动的不同点。

    依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屯垦戍边过程的特点。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 6. 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由此可见,隋唐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B: “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C: 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D: 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 7. 《汉书•翟方进传》载:“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方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方进即日自杀。”材料表明(    )

    A: 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 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
    C: 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D: 废除了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 8. 明朝读卷官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阅卷官员,史料记载:“初,读卷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举考试程序严格
    B: 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
    C: 考试舞弊风气盛行
    D: 人才选拔公正且合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一)
  • 9.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的高度集中,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来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一次改革。王莽下诏“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此外,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兼办赊贷,并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王莽更是别出心裁,罢废五铢钱,前后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形制等。王莽的车子是向前开的,他希望把他的车子开到他理想中的新朝;但中途遇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被迫折回。历史的车轮是不走回头路的,在折回的时候,他翻了车,被压死在历史车轮之下。——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莽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王莽进行改革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一)
  • 10. 下表源自《中国古代职官》,对表中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B: 扭转了传统阶级观念
    C: 严重摧残了人才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