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期,考订父祖官爵,门第的谱牒之学盛行,吏部除授都以谱牒为准绳。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北齐时,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士族右姓不在选列。到西魏宇文泰颁布新制,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

    南朝梁武帝也改革了用人制度,重视学校教育。玫府开设五馆,建立国学,各馆计由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学生各有数百人之多,在馆学生皆为寒门子弟,五馆的在学子弟可以直接应召秀才,孝廉和明经科考试。梁武帝还颁布诏书,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隋时虽置州郡、郡中正,但任职俱微,没有多大作用了。

    ——摘编自白纲《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人才选拔方面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梁武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3.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 摧毁了门阀政治
    B: 扩大了政权基础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与人才培养脱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思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4.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思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5. 有位史学家说:“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它“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材料中选拔优秀分子的办法是

    A: 九品中正制
    B: 禅让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平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6. 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C: 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D: 王位世袭制的恶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平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7.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宰执官。元世祖的举措属于(    )

    A: 遵用汉法
    B: 沿用宋制
    C: 重用汉人
    D: 仿效隋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平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8. 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

    A: 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 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 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 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 9.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材料二: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原因。

    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从中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 10. 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 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
    C: 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
    D: 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春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